江西:中醫藥步入發展快車道
9月27日清晨,陽光鋪灑在贛江新區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林立吊塔被勾勒出生動的剪影;同日,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青山村滿目青翠,不少游人在中醫藥康養小鎮樂享健康“慢生活”;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在江西省中醫院東湖院區,健康蘊含在沁著藥香的空氣里……一個個場景彰顯著江西中醫藥的強勁脈動。
從扎根深山的一株中草藥,到精細診療后的一張藥方,再到桌上的一碗湯劑,江西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杏林文化、廬陵中醫、旴江醫學,傳承千年;“樟樹幫”“建昌幫”,中藥炮制技術領先。
近年來,江西省中醫藥產業發展提質增效,步入發展快車道。2021年,中藥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29.05億元,增長11.90%,形成了穩定的中藥優勢品種和產業集群;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16萬畝,主要品種種植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明顯提升,44個“定制藥園”項目有序推進。中藥材溯源體系已初步建立,道地藥材生態種植規模正逐步擴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生命健康、生活質量的需求,落細落微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江西從未停止腳步。目前,江西省有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131家,市縣公立中醫醫院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全覆蓋。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達到32.4%。
壬寅初春,南昌市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一輛現場調配中藥配方顆粒的“流動智能應急中藥房”,成了新建區欣悅湖方艙醫院的抗疫神器;4月10日,在上海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刻,80名江西中醫骨干攜帶6萬劑中藥顆粒緊急援滬。
青囊藏妙計,抗疫有良方。自2020年起,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西省積極組織成立中醫藥專家指導組,及時啟動中醫藥抗疫應急攻關專項,采用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救治重癥、危重癥患者,讓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貫穿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形成了覆蓋醫學觀察期、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復期等全過程的中醫診療規范和技術方案。
岐黃道妙語,杏林有傳承。7月20日,第四屆國醫大師和第二屆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江西中醫藥大學皮持衡教授獲國醫大師稱號,何曉暉、陳日新、龔千鋒3位專家獲全國名中醫稱號。截至目前,江西省獲評國醫大師3人、全國名中醫6人、岐黃學者2人、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人。為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江西省堅持“讀經典、跟名師、重實踐、強素養”。2020年8月,江西中醫藥大學正式成為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
杏林顯妙用,產業廣布局。2021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5部委批復同意江西等7個省份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江西省中醫藥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江西中醫藥強省建設宏偉藍圖正在繪就。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建設穩步推進,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贛江中藥創新中心建設齊頭并進。目前,江西省共建成國家級中醫藥創新平臺3個、省部級創新平臺71個;中醫藥領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省級科學技術獎6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