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立統一的藥品輸入碼編碼體系 助力藥品追溯體系和智能化監管
農工黨中央建議:
建立統一的藥品輸入碼編碼體系 助力藥品追溯體系和智能化監管
農工黨中央生藥委委員、揚州市政協委員、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黃富宏主任藥師認為,藥品輸入碼信息在醫療機構藥品調配管理和藥品處方開具過程中非常重要,不僅可用于藥品查找和管理,同時可用于藥品定位和藥品的高效監管。不規范的藥品輸入碼,不僅會造成醫療機構藥品管理混亂,而且還會給臨床用藥時查找藥品帶來困難,甚至引發藥品使用差錯事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趙微、李浩等調研中發現當前藥品輸入碼存在以下問題:
1、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統一的藥品輸入碼編碼規則,各醫療機構在建立新藥信息時無確定的藥品輸入碼,需要人為建立藥品輸入碼信息,導致各醫院輸入碼信息各不相同,同時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沒有藥品輸入碼信息,影響醫療機構藥品管理。通過對某樣本醫院 776種藥品輸入碼的分析發現,以藥品通用名或商品名首字母作為藥品輸入碼的較多( 41.88% ),其次是以藥品主要成分、規格、劑型等作為組合而構建的編碼( 26.42% ) ;25.39% 的藥品存在輸入碼編碼不規范的情況,6.31% 的藥品存在輸入碼編碼內容錯誤的情況。醫療機構藥品輸入碼編碼隨意性較大: 不規范編碼 的藥品輸入碼主要存在劑型編碼不規范和藥品名稱不規范。某樣本醫院調查中,23.97%的注射劑輸入碼編碼存在劑型認定不清晰情況,主要表現為注射液和注射用( 凍干粉)均以針( Z) 表示。這主要與醫療機構藥品處方打印標簽名信息不準確有關。此外,部分藥品的輸入碼中劑型信息不準確,如緩釋片( HSP) 中僅以片( P) 作為輸入碼。
2、缺乏對藥品輸入碼編碼的規范與監督: 由于我國目前缺乏對醫療機構藥品輸入碼信息準確性的監督與管理,且缺乏對醫療機構處方中藥品打印名稱的規范與監督,故較易忽視輸入碼中存在的問題。某樣本醫院調查中,的藥品輸入碼存在錯誤,主要表現為以俗稱作為藥品輸入碼、劑型存在錯誤、輸入碼中包含藥品生產企業信息。如酚磺乙胺注射液,輸入碼為其俗稱止血敏( ZXM) ; 紅霉素腸溶膠囊,輸入碼劑型錯誤地改為紅霉素腸溶微丸( HMSCRWW) ; 榮心丸,生產企業為上海玉丹藥業有限公司,但輸入碼為玉丹榮心丸( YDRXW)。
農工黨中央在提案中建議:
1、建立我國統一的藥品輸入碼編碼體系: 建議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國家衛健委統籌藥品輸入碼的確立工作,以藥品的通用名和商品名首字母作為確立藥品輸入碼的主要信息,對于具有多濃度或多規格的藥品,如葡萄糖注射液等,可依據藥物濃度和藥品規格增加藥品輸入碼的可定位性。建議每種藥品確立規范的藥品輸入碼編碼,以嚴格區分藥品種類、濃度、規格和劑型信息。輸入碼類型可包含拼音碼、數字碼等,以便通過輸入碼快速、精準定位藥品,以促進我國未來藥品追溯體系和藥品智能化監管體系的建設。
2、將確立的輸入碼列入藥品說明書: 在建立規范的國家藥品輸入碼編碼體系后,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確立藥品唯一輸入碼,并將唯一藥品輸入碼列入藥品說明書。對于同一種通用名而生產企業不同的藥品,如均無商品名區分,可采用同一種藥品輸入碼作為這類藥品的輸入碼。
3、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統一的編碼體系: 建議在確立唯一藥品輸入碼編碼后,在全國藥品生產、經營、銷售和使用單位推進新藥品輸入碼的使用工作,并定期開展專項監督工作,推進我國藥事管理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以助力未來藥品追溯體系和藥品智能化監管體系的建設。
(來源:藥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