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最新公布!中國癌最常見的23個致癌因素!7個方法可避免
吸煙的危害眾所周知,可謂是健康的第一殺手。可是,你知道嗎,生活中某些不健康習慣造成的危害,也不亞于吸煙!
日前,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牽頭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的重磅論文,專門針對中國人群,分析了23種主要致癌風險導致的不同癌種在我國的發病比例。更牛的是,還分析了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因各種致癌風險導致的患癌比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面對身邊這些隱形殺手,我們該如何積極應對,逐一擊破呢?
中國癌常見的23個致癌因素
行為因素4種
吸煙、二手煙、飲酒、缺乏鍛煉
飲食因素7種
攝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纖維、鈣
攝入過多:紅肉、加工肉類制品、腌菜
代謝因素2種
體重超標、糖尿病
環境因素2種
PM 2.5 污染、紫外線輻射
感染因素8種
1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
6種病毒: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EB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人類皰疹病毒 8 型(HHV - 8)
2種寄生蟲:華支睪吸蟲(肝吸蟲)
各省市致癌因素導致患癌風險比例
由 23 種可避免的導致癌癥因素所占比例排名,從高到低,前五分別是黑龍江、廣東、吉林、湖北、內蒙古;比例最低的五個是甘肅、云南、新疆、西藏和上海,其中上海只有 35.2% 的癌癥死亡,是全國最低。
(圖源:胃腸病)
而在20歲及以上成人中,中國每年有103.6萬人死于23種主要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種癌癥,占全部20歲及以上癌癥死亡人數(約為229萬人)的45.2%。但是,只要防控好這23種致癌因素,這103.6萬人是可以避免死亡的。
做到七點,擊破23大隱形殺手!
研究表明,這些致癌風險是可以避免的,這意味著將近103.6萬例可預防的癌癥。我們該如何做呢?
(圖源:胃腸病)
1.戒煙是頭等大事!
顯然,關于吸煙的最佳預防癌癥策略是永遠不吸煙。
全國有6個省市自治區的女性最大風險是吸煙,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天津、內蒙古、安徽。一直以來,東北的女性肺癌發病率都比較高,這和她們吸煙率高密切相關。在貴州和云南,男性吸煙的比例占到了62.1%和61.4%,而這兩個省也恰好是財政收入對煙草行業依賴比例最高的省份。
對于現有的吸煙者來說,“降低風險的程度取決于您吸煙的年數以及戒煙前抽取的香煙數量。如果吸煙不到五年(每天不超過一包),癌癥風險較低,只要你戒煙,你就會降低風險,獲得健康的好處。
吸煙者經常反駁:“我知道從不吸煙的人,仍然會得肺癌。我為什么要戒煙呢?”然而,科學現實是,吸煙越少,罹患肺癌的機會越少。如果大家采取低風險群體的生活習慣,尤其是戒煙,可以避免大約80%到90%的肺癌死亡。1991年以來,美國癌癥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歸因于吸煙率的下降。
建議:
▍① 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② 吸煙導致人均壽命縮短十年以上。
▍③ 如果40歲以前戒煙,可以奪回9年壽命。
2.限酒,任何飲酒都有害
酒精是一類致癌物,每18個癌癥里面就有1個和喝酒相關。有充分證據表明酒精會升高口咽、喉、食管(鱗)、胃、肝、結直腸、乳腺發生癌癥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
西藏、內蒙古皆以喝酒豪爽著稱,飲酒導致癌癥比例排名第一、二位;寧夏比例全國最低,只有9%,巧的也是回族不喝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男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否則即為飲酒過量。
25克酒精量是什么概念?大概換算下,記住:
▍白酒:每次不要超過1兩
▍啤酒:每次不要超過一瓶
▍紅酒:每次限制在一紅酒杯左右
3.控制體重
肥胖不僅會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骨質和關節疾病的風險,還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這里尤其要提到胰腺癌,它不僅和肥胖有關,還跟糖尿病有關。胰腺癌整體在發達地區發病率更高,北京女性中,有 6.7% 和糖尿病相關,是全國最高的地區;而山西、江西和廣西的比例都要低很多,比如江西只有 1.5% 的女性胰腺癌和糖尿病有關。
詳細:各種癌癥與肥胖的關系↓↓↓
(圖片來源:梅斯醫學)
體重最保持在標準BMI(身體質量指數)內,即18.5~23.9。
此外,男性腰圍要控制在90厘米以內;女性腰圍不應該超過80厘米。
4.健康飲食
培根、火腿、香腸、熱狗都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組致癌物。食用加工過的肉類會增加18%的結腸直腸癌風險。紅肉也會縮短人的壽命,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特別是當肉被烤或燒烤,甚至是輕微燒傷的時候。雖然紅肉的致癌風險遠不及吸煙的風險高,但減少紅肉的攝入量,并限制食用加工肉類只會降低你患癌癥的風險。
從中國整體來看,排第一的致癌風險因素是水果蔬菜攝入不足,占了15.6%,它也是全國14個省的女性第一大風險因素。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吃 300~500 克蔬菜,200~350 克新鮮水果。這里要刻意強調一下蔬菜應為“非淀粉類蔬菜”,即不以淀粉為主的蔬菜,包括各類葉菜、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秋葵、茄子等都是非淀粉類蔬菜,但是不包括土豆、紅薯、山藥這類根莖類食物。
有研究顯示非淀粉類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諸多上呼吸消化道腫瘤的風險,諸如口腔、鼻咽、食管、肺、胃和結直腸的腫瘤發病風險。
5.運動 運動 運動
體育鍛煉不僅有助于減肥或保持體形,而且對癌癥也有預防作用。運動似乎降低了激素水平,改善了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降低了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水平,也降低了身體脂肪。
研究表明,每天至少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到高強度體育鍛煉的人患癌癥的風險會降低,尤其是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此外,其他幾種癌癥的發病率也有所下降,包括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宮內膜癌。
為了預防癌癥,美國運動指南建議:
▌成年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
▌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慢跑);
▌或等量的兩種運動組合。
6.遠離11種病原體
我們上文提到了中國常見的8種感染致癌因素,對于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感染,我們建議:
▍① 宮頸癌——HPV人體乳頭狀瘤病毒
途徑:性傳播途徑、密切接觸、間接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醫源性感染、母嬰傳播。
預防:接種HPV疫苗、注意個人衛生、注意性生活衛生。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篩查。
提醒:感染HPV早期無明顯癥狀,引起宮頸病變后,可能出現性生活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有異味、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等,要及時就醫。
▍②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途徑:口腔唾液、糞便經手、食物接觸口
預防:餐前要洗手,盡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喂養幼兒。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經常消毒。
提醒:如果出現口臭、泛酸、胃痛等癥狀的患者,應做胃鏡和hp感染篩查。
▍③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蟲
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生吃淡水魚蝦等。
預防:接種乙肝丙肝疫苗;在獻血或輸血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做好婚檢孕檢;少吃生的淡水魚蝦。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切不可輕視。
▍④ 鼻咽癌——EB病毒
途徑:唾液傳播
預防:接種EB疫苗,注意避免口對口傳播和噴嚏飛沫傳播。
7.進行癌癥篩查
對于大多數癌癥來說,如果能及早發現并治療,存活就會更大。要定期進行以下癌癥篩查:
乳腺癌篩查、宮頸癌篩查、結腸直腸癌篩查、丙型肝炎病毒篩查、艾滋病毒篩查、肺癌篩查、肥胖等。
(來源:胃腸病、Oncology學術在線)
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刪除